記憶中,蟬鳴仿佛從未缺席過一個夏天。
蟬的一生悲哀而高潔,但仿佛除了惹人的嘶叫外他們并不為人所熟知。
蟬的一生
幼蟬從卵中孵出后,要在地下生活長達3-7年,有的甚至長達17年。埋藏在泥土中的數年,他們在黑暗中沉默寡言,缺衣少食,而從不放棄。在經歷了這漫長的時光后,它們才最終羽化成蟬,在夏天的某一日傍晚,破土而出,展翅而飛,一鳴驚人。
成蟬生命短暫,大部分僅有7-28天,它要在這短暫時間里完成求偶、繁殖、產卵,然后死亡。蟬的一生幾乎都在工作。自孵化為幼蟲,到地下成長,再到繁殖和死亡,它們沒有任何一刻停歇。
它的一生,99%都在黑暗中度過。
蟬的品德
蟬,自古以來就是美好品德的象征,古人將蟬看作是神圣的靈物,將蟬賦予“五德”:文、清、廉、儉、信。
頭上冠帶,是為文;
含氣飲露,是為清;
不食黍稷,是為廉;
處不巢居,是為儉;
應時守節而鳴,是為信。
它的生命歷程象征著重生,執著與信念堅持。
北宋宰相出行佩戴貂蟬籠巾;
古代葬禮,將玉蟬放入逝者口中,寓意庇護與永生。
蟬的危機
往年我們嫌棄呱噪的蟬,這些年卻逐漸變得珍貴了。
蟬本就是對環境高度敏感的生物,森林的砍伐、環境的污染、極端的天氣,如頻繁的旱災、洪澇、高溫都加劇了蟬數量的減少。
我不想號召大家去保護地球,這未免太無聊了。只是想讓大家這個生物多些了解,分享這種堅韌的品德:
若一生修行,為有一個絢爛的夏天,緩緩盛開。
文字 | 陳攀
排版 | 陳美琦
審核丨吳洋 譚強